■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----《詩經.秦風》:蒹葭(原文+翻譯)

■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----《詩經.秦風》:蒹葭(原文+翻譯)

上圖:四川.九寨溝.蘆葦海(圖片引自網路)

題解

本詩選自《詩經.秦風》。篇名〈蒹葭〉取首句「蒹葭蒼蒼」前二字為名,與題旨無關。蒹葭,蘆葦,多生長於沼澤溼地等水邊的禾本科草生植物,秋冬時開花,稱為蘆花或荻花。

〈秦風〉,十五國風之一。周平王東遷後,秦國領有今陝西及甘肅一帶,秦人以尚武著稱,《詩經》所載〈秦風〉十篇,大抵以慷慨悲歌為主。

〈蒹葭〉一詩,以求追求者口吻,抒寫思慕伊人,追求意中人而不得、可望而不可及的悵惘,詩中「伊人」歷來有多種解釋,可以是情人,可以是友人,也可以是賢才甚至國君,甚至可視為一切值得追求的美好事物。

本詩形式上表現《詩經》常見的「重章疊唱」特色,全詩三章反覆出現同樣的結構語句,有一唱三歎之妙,是民歌常見回環往復的形式。同時每章章首均以蒹葭起興(編者註:聯想),藉迷離秋景襯托思慕者的心境,情景交融。

詩意朦朧是本詩風格上最大特色,細玩詩味,彷如情詩,而意境空靈超逸,神韻纏綿悠長,在粗獷質樸、充滿殺伐之氣的〈秦風〉中,獨有此首高逸出塵的抒情詩,讀來更見清新有味,故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稱「詩蒹葭一篇,最得風人(編者註:詩人)深致。」

以下為《詩經》〈蒹葭〉原文,原文後附各段翻譯,便於讀者閱讀參考。

上圖:四川.九寨溝.蘆葦海(圖片引自網路)

詩經.秦風.蒹葭

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

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

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

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央。

蒹葭淒淒,白露未晞。

所謂伊人,在水之湄。

溯洄從之,道阻且躋。

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坻。
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

所謂伊人,在水之涘。

溯洄從之,道阻且右。

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沚。

【作品出處】

《詩經.秦風》

〈蒹葭〉

原作者:不詳

上圖:四川.九寨溝.蘆葦海(圖片引自網路)

註釋翻譯

(一)

蒹葭(蘆葦,又稱荻花。葭,音ㄐㄧㄚ)蒼蒼(深青色,此形容茂盛貌),白露為霜(凝結成霜)。

譯文:

河邊蘆荻一片茂盛,深秋時白色露珠凝結成霜。

所謂伊人(那個人,指所思慕的人),在水一方(旁邊)。

譯文:

所思慕的那個人啊!遠在河水的那一邊。

溯洄(逆流而上)從(跟從,此指尋找、追求)之,道阻且長。

譯文:

逆著流水去尋找她,道路險阻又漫長遙遠。

溯游(順流而下)從(尋找、追求)之,宛(彷彿)在水中央。

譯文:

順著流水去尋找她,她就像在水中央。

上圖:四川.九寨溝.蘆葦海(圖片引自網路)

(二)

蒹葭淒淒(亦作「萋萋」,茂盛貌),白露未晞(蒸發)。

譯文:

河邊蘆荻一片茂盛,上面的露水還未乾。

所謂伊人,在水之湄(水邊、岸邊)。

譯文:

所思慕的那個人啊!遠在河水那岸的那一邊。

溯洄(逆流而上)從(尋找、追求)之,道阻且躋(音ㄐㄧ,升高,此指難行)。

譯文:

逆著流水去尋找她,道路險阻又難以攀登。

溯游(順流而下)從(尋找、追求)之,宛在水中坻(音ㄔˊ,水中高地)。

譯文:

順著流水去尋找她,她就像在水中的高處。

上圖:四川.九寨溝.蘆葦海(圖片引自網路)

(三)

蒹葭采采(茂盛貌),白露未已(未完,即未乾)。

譯文:

河邊蘆荻茂盛地長滿水邊,露水還沒完全乾。

所謂伊人,在水之涘(音ㄙˋ,水邊)。

譯文:

所思慕的那個人啊!遠在河水水涯的那一邊。

溯洄(逆流而上)從(尋找、追求)之,道阻且右(迂迴彎曲)。

譯文:

逆著流水去尋找她,道路險阻又迂迴彎曲。

溯游(順流而下)從(尋找、追求)之,宛在水中沚(音ㄓˇ,沙洲)。

譯文:

順著流水去尋找她,她就像在水中的沙洲上。

上圖:四川.九寨溝.蘆葦海(圖片引自網路)

蒹葭一詩的抽換詞面

1.本詩的同義詞

蒼蒼=淒淒=采采(茂密貌)

未晞=未已(未乾)

方=湄=涘(旁、邊)

坻=沚(沙洲)

2.本詩的近義詞

躋(難行)=右(彎曲)

3.本詩的反義詞

溯洄(逆流而上);溯游(順流而下)

上圖:四川.九寨溝.蘆葦海(圖片引自網路)

賞析

蒹葭是詩經中典型的情詩,全詩三章,採層遞的寫法,寫追尋伊人的過程。

首先採「興」的寫法,託物起興,看到「蒹葭」想到「伊人」。繼而寫追尋的過程,「溯洄從之」、「溯游從之」;但重重阻礙難以到達,「道阻且長」、「道阻且躋」;隨著不斷「在水一方」、「在水之湄」、「在水之涘」追尋的結果,雖已步步接近,伊人卻「宛在水中央」、「宛在水中坻」、「宛在水中沚」,始終不能獲得所思慕的人,詩人的悵惘無奈當可以想見。

全詩三章,句式複疊,意旨相同,詩人反覆唱詠之際,迴環繚繞的情思更見綿延不絕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:「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(詩人)深致」,譽為整部詩經的情詩代表作,觀詩人對愛情的熱烈情感,的確很切當。

上圖:四川.九寨溝.蘆葦海(圖片引自網路)

詩經課前準備問答

Q1.詩經的歷史地位為:(複選)

詩歌總集之祖、詩文總集之祖、純文學之祖、韻文之祖、十三經之一

Q2.詩經作品產生時間為:(複選)商、西周、春秋、戰國

Q3.詩經作品分布地區為:北方黃河流域、南方長江流域

Q4.「詩六義」中屬於「文體」(內容)分類的是:(複選)風、雅、頌、賦、比、興

Q5.「詩六義」中屬於「表現手法」分類的是:(複選)風、雅、頌、賦、比、興

Q6.「詩六義」中屬於民間歌謠的是:風、雅、頌、賦、比、興

Q7.「詩六義」中屬於貴族朝會的詩歌是:風、大雅、小雅、頌

Q8.「詩六義」中屬於貴族宴饗(宴會)的詩歌是:風、大雅、小雅、頌

Q9.「詩六義」中屬於祭神祭祖的詩歌是:風、大雅、小雅、頌

Q10.「詩六義」中屬於直接鋪寫(直述法)的是:風、雅、頌、賦、比、興

Q11.「詩六義」中屬於比喻法(譬喻法)的是:風、雅、頌、賦、比、興

Q12.「詩六義」中屬於借眼前景物引發意念(聯想法)的是:風、雅、頌、賦、比、興

Q13.詩經的作者是:無名百姓、有名百姓、無名文人、有名文人、無名貴族、有名貴族

Q14.詩經主要描寫的對象是:個人心理、社會生活

Q15.詩經的句式主要是:四言、五言、七言、長短句

Q16.詩經的文學風格:(複選)寫實、質樸、溫柔敦厚(含蓄節制)、浪漫、神秘、華美、幻想、熱烈、奔放

Q17.詩經的文學技巧:(複選)句式重複(重章疊唱、迴環往復)、用字類疊、常使用特定虛字(兮)

Q18.詩經的別名簡稱有:(複選)風、騷、詩三百、樂府、古詩、近體詩、今體詩、詩餘

上圖:四川.九寨溝.蘆葦海(圖片引自網路)

相关推荐

华为 荣耀9 手机使用总结(手感|配置|快充|闪存)
365bet在线体育官网

华为 荣耀9 手机使用总结(手感|配置|快充|闪存)

📅 08-04 👁️ 4419
和的成语
365bet正网盘口

和的成语

📅 08-17 👁️ 8793
天干透出條件是什麼?命運如何
365bet正网盘口

天干透出條件是什麼?命運如何

📅 10-03 👁️ 1303